Newlearnerの自留地
56.2K subscribers
11.7K photos
30 videos
63 files
8.85K links
🆕 不定期推送 IT 相关资讯,欢迎关注!

👥 博客群&投稿群&交流群: @NewlearnerGroup

📩 投稿请私信 @newlearner_pm_bot

🔍 频道内容关键词索引 Bot: @newlearner_search_bot

* 未经授权或标注来源,不得转载本频道内容
Download Telegram
#macOS #APP #碎碎念 #Charging

💻 MBP ASS 聊聊系列(二):我的充电管理方案和主观续航感受

为什么如此重视充电管理

在分享我的方案之前,我需要先说明一下自己为什么重视充电管理、培养好的充电习惯。我的 iPhone 7 Plus 和 MacBook Pro 2017 都是因为充电习惯不善,最终给自己带来了很坏的体验,并花钱更换了电池

具体来讲,iPhone 7 Plus 的电池日常过放,不到 5% 以下不会补电,久而久之电池健康下降明显;MacBook Pro 2017 则是一直插电,导致电脑在 50%、60% 剩余电量时直接黑屏关机

上班后决心改变自己的充电观念,培养一个相对良好的充电习惯:不过充、不过放、电量富裕时也可进行补电、注意避免充电过热等。我不能说我的方法绝对科学,但首发的 iPhone 13 Pro 电池健康度至今仍在 90% 以上

🔌 如何避免 MBP 一直插电

这个问题或许对一些朋友来讲,不算是一个问题。但我的 MBP 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在家,都长期处于一个插电的状态,出去扫街或是旅行毕竟不是生活的常态,能够提供的循环有限

经过大家的推荐我最后选择了 Setapp 当中的 AlDente Pro,它能做到以下几件事:

① 设定一个电量百分比,达到该电量后停止向电池充电,电脑改为外置电源供电
② 多种场景下实现停止充电
③ 续航模式:设定一个电量百分比范围,在其中循环充放电
④ 校准模式:充满电,放电至 15%,再次充满电并持续 1h,放电至指定百分比(完成至少一次循环)
⑤ 针对 Intel Mac,贴心地推出过热保护功能

有了 AlDente Pro,我可以日常插电并将电池电量维持在 85%,每个月进行几次「校准模式」以便完成电池循环,应该可以有效地缓解电池健康降低的速度。需要注意的是,初次使用最好前往设置打开「自动放电」

🔋 聊聊主观续航感受

买 MBP ASS 之前早已听说其续航强劲的美名,即使我对续航的需求和对重量一样低,但并不妨碍自己为了续航选择了 M2 Pro。使用了一个多月后,觉得新电脑的续航自然比 MBP 2017 强了很多,但远没有网上说的那么神乎其神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或许就是我喜欢高屏幕亮度,这块以 500 nit 显示 SDR 内容的 miniLED 屏幕始终处于它的最高亮度。这就导致了虽然负载不是很重,但电脑每小时平均掉电 15-20% 左右

之前扫街后中午到星巴克休息 + 修图,两个多小时 MBP 电量从 85% 掉到了 60% 以下。虽然没有达到我的心理预期,但是绝对堪用了

👀 另一个感受颇深的地方是用 MBP 2017 的 61W 原装充电器给 MBP ASS 补电,时间真的很长,在家用的是 90W 的显示器反向供电,感觉尚可。我能够明白为什么苹果要给新电脑配上 140W 的充电器,电池确实不小;但由于没有找到使用 MagSafe 的必要性,新电脑的原装充电器还全新未拆

👻 最后同样欢迎拥有 MBP ASS 的各位和我聊聊,你的充电习惯是什么,现在电池健康度怎么样了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碎碎念 #AI

🤖AI 时代的行为艺术 —— Waitlist.wtf

🫥 前几天n8r发我了一个有趣的网站,打开后几个大字赫然出现在我面前:Join all AI product waitlist in one place,但是如果想要使用,那就得先加入这个网站的Waitlist,实在够讽刺

👻 近来各种各样的AI工具层出不穷,许多工具都要求填写各种Wait List。我常常在写AI Pulse周报时感叹,不知道这已经是我申请的第几个Wait List了。

🤔 仔细想想,很多我填写的Wait List并没有再去管它,即使有邮件通知可用了,也只是打开随意用了用,就把它放下了。但像Bing AI和Notion AI这样真正有趣的产品,测试使用一段时间后陆续对公众开放。

🤦‍♂️ 当今的Wait List已不再是为了“先筛选一部分人使用并提出意见”的真正内测,而变成了一种营销手段。比如文心一言的内测申请只需要点击“加入”,就能进入Wait List,还能显示排队的人数。这已经偏离了Wait List的本意,转而成为了营销手段。

😶 就像之前热门的Clubhouse,它看似是“精英阶层的在线沙龙”,实际上却依赖名人效应。一旦名人退出,Clubhouse的吸引力瞬间下降,导致下载量、用户活跃度和社交互动也大幅减少。现在的用户们,追求的不是简单的新奇玩具,而是更注重实用性和持续性的体验。因此,Wait List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可能会带来短暂的曝光和关注,但最终是否能够真正吸引用户,还需要产品本身的实力和吸引力来支撑。

最后,正如网站中所说的:请不要害怕错过,好的产品是永远不会被错过的,Don't fomo please.

频道:@Newlearner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