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learnerの自留地
56.1K subscribers
11.6K photos
30 videos
63 files
8.82K links
🆕 不定期推送 IT 相关资讯,欢迎关注!

👥 博客群&投稿群&交流群: @NewlearnerGroup

📩 投稿请私信 @newlearner_pm_bot

🔍 频道内容关键词索引 Bot: @newlearner_search_bot

* 未经授权或标注来源,不得转载本频道内容
Download Telegram
#Mac #APP

Input Source Pro:妈妈再也不担心我不知道自己用的是什么输入法

🔗web

🤔 与 macOS 鲜明简洁的界面不太一致的可能就是它比较混乱的输入法切换和管理。除了 control^ + space 这个快捷键以外,中文键盘还有 CapsLock 来切换中 / 英输入法,可谓是很不清晰。有的时候打开终端,默认却是中文输入法,流畅的工作就被打断;打开 Pages 打算一顿输出,却是英文输入法,只能看着打进去的英文字母望洋兴叹。

😄 或许,Input Source Pro 可以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它主要有以下几个功能:展示当前使用的输入法、根据 app 或者网站自动切换输入法,以及利用快捷键快速切换到指定的输入法。

⌨️ 开启 Input Source Pro 后,在你的鼠标指针切换到另一个 app 时,鼠标指针一侧便会显示当前 app 中调用的输入法名称,算作是一种提示。在 Input Source Pro 中还可以对提示进行外观自定义,比如字体颜色等。

🔀 此外,在 Input Source Pro 的设置界面中,我们还可以针对不同的 app 或者网站进行默认的输入法设置,打开 app 或者网站后自动切换到我们设置的输入法(支持 Safari、Edge 和 Chrome);也可以直接对输入法进行快捷键设置,按下某个快捷键组合就可以快速切换到这个输入法。

🫣 macOS 的输入法在多语言支持方面确实做的不错,但是在输入法的切换上却体验欠佳。Input Source Pro 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补齐了 macOS 系统的短板,设置简洁有效,对于同时使用多种输入法的人来说,绝对是有益的小工具。

💰 目前 Input Source Pro 处于测试阶段,尚属免费,未来收费计划未知。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Mac #APP

NepTunes:在 macOS 上听歌,可以用这个小组件美化桌面

🔗Mac App Store官网

🎵 在 macOS 上听歌的时候,总还是希望能够有一个桌面上常驻的小组件可以显示与歌曲有关的一些信息,要是能有一些控制功能就更好了。各类音乐 app 在这一点上做得未必很好,这时候就需要一款小工具来「救场了」。

💿 NepTunes 的主要功能,就是在桌面和状态栏显示当前 Apple Music 和 Spotify 播放的歌曲信息。使用默认主题的情况下,桌面小组件可以显示专辑封面和歌曲名称,如果悬停上去还可以显示控制,比如上一首、下一首和随机播放等等。歌曲切换的时候,小组件会先显示歌曲名称,过几秒之后再退回到专辑封面的显示。

👩‍🎨 如果你订阅了 NepTunes Pro,那么还可以在状态栏直接显示歌曲名称、专辑信息和艺术家。不过,如果你的状态栏本来就十分拥挤,那么就还是算了。除此之外,点击 NepTunes「三叉戟」的图标,我们还可以在弹出的菜单中看到歌曲播放的历史记录。

📻 NepTunes 还集成了 last.fm 的 Scrobble 功能,无需下载 last.fm 的官方 app 即可把自己听的歌曲历史上传到 last.fm,生成歌曲播放历史记录以及听歌推荐。

🎨 NepTunes Pro 版本还支持额外的主题。此外,还可以从网上下载更多主题,可以让自己在 macOS 上的音乐聆听体验尽可能个性化起来。针对 Apple Music,NepTunes 还可以录制一些快捷键来进行音乐控制乃至对歌曲评分等等。

😄 除了「好看」,NepTunes 确实也把实用性做到了。免费的版本已经支持不少功能,一些特殊功能,比如在状态栏显示歌曲信息、更多主题等,则需要以订阅(13元 / 年)或者买断的方式(68 元)购买 Pro 版本。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Life #Mac

💻 M2 MacBook Air 入手决策小记

💻 上周末,我购入的 M2 MacBook Air 到手了,作为日常办公的设备,这条推送就记录一下我的决策链路。

👀 首先我手上的 MacBook 是一台 2016 初代 TouchBar 的 MacBook Pro,一直放在家里合盖外接显示器使用。今年年初,我入手了一台 iPad Pro,希望能够让它承载我日常工作时间外外出轻度生产的需求。今年6月份,我入手了一台二手 M1 的 Mac mini,因为我觉得首先 Apple Silicon 芯片足够强,并且我一直合盖并外接显示器使用 MacBook Pro 确实需要更合适的设备。

😌 这样使用下来感觉还是比较不错的,忘记说了,我之前日常工作使用的是公司下发的 MacBook Pro,有一些原因,我不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台设备。随着今年从公司离职,这台设备也上交了,新的工作还是需要一台像样的 MacBook,之前 2016 款的 MacBook Pro 有点力不从心,并且不够便携。

🤔 所以购买一台 MacBook Air 还是 MacBook Pro 就成为了新的课题。我相信一个理论,如果让你开始思考是 Air 还是 Pro,那么就说明你并没有一个核心需要 Pro 的刚需场景。所以果断投入 MacBook Air 的怀抱。接踵而来的问题 —— M1 还是 M2,这个确实让我思考了良久,这其中也看了很多类似比较的视频。最终让我选择 M2 MacBook Air 有以下两个因素:

1⃣️ 还是有上升的预算。首先思考 M1 还是 M2 这个问题并不觉得冲着少花钱去的,还要考虑性价比,同样的配置应该也是多花 2000 块钱,还是要看多花这些钱能够解决我什么问题;
2⃣️ 买新不买旧。承接第一个思考点,如果买了 M1 我可能会不断的思考为什么不买 M2,如果遇到一些瑕疵上的场景,可能还会遗憾但是买 M2 是不是就不会有这些遗憾(其实实际上可能买 M2 也还是会遇到这些问题),并且这台生产力 Mac 我还是希望能多用几年,M2 MacBook Air 无论是芯片还是款式都是新的,相信可以帮我渡过更多的时光。

👏 所以经过上述决策,我决定购买 M2 款的 MacBook Air,实际这两天用下来还是非常棒的。目前的综合场景就是公司办公使用 MacBook Air,回家就使用 Mac mini,外出的话会使用 iPad Pro(当然新款 MacBook Air 非常轻,相信也可以胜任便携外出这个场景)。

📮 本文首发于 不求甚解 频道,欢迎关注。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Please open Telegram to view this post
VIEW IN TELEGRAM
#Mac #macOS

💻 我的第一台 Mac 电脑:MacBook Air 2022

💰 购买缘由

早在三年前我就看中了 MacBook Air,无风扇设计深得我心,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无风扇设计的电脑性能都很捉急。 Apple Silicon 的出现改变了这个局面,能够在 0噪音的前提下,做到高瞬时性能以及长续航,我认为 Windows 轻薄本也应该以这方面为发展方向,而不是因为一昧追求持续高能输出牺牲其他方面。

👨🏻‍💻 购买用处

轻度办公,有时候玩玩游戏,看看视频,没有太高的性能需求。整体来说就是替代我两年半前买的小新 Pro 13,因为实在是太吵了…

🛒 选购抉择

选择 M2 款主要因为四个原因:

1. 内存最大 24G
2. M2 相比 M1 多了编码电路
3. 性能相比 M1 稍有增强,电池也更大一些
4. 星光色和午夜色(真的很 Pro)

💡 使用体验

0噪音,长续航,macOS 动画,触控板都很不错,运行也非常流畅。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就是接下来几年的主力电脑了。(顺便一提,bug 方面和 Win11 不相上下,不过不是太严重)

💬 一些选购建议

1. Windows 轻薄本 还是 MacBook Air?

更注重续航,噪音等使用体验,没有太高性能的需求,非游戏玩家,不是工科理科生或者相关工作,最重要的是,这不是你的唯一电脑,就可以考虑 MacBook Air,否则还是 Windows 吧,更万金油一些,即使存在一些体验上的问题。

2. M1 还是 M2?

如果不是我上面提到的四个比较关键的原因,再加上预算和新模具以及各方面的「小幅提高」,建议还是 M1 比较性价比。

3. RAM 选择多大?

起码 16G 吧… 8G 基本只能用来体验 macOS,可能当下没问题,但很可能过几年 16G/24G 升级到 macOS 17 运行流畅, 8G 只能开机看看… 我购买的是 24G。

4. SSD 选择多大?

我觉得还是 512G 起吧,我购买的是 1T 容量,虽然可以外接 pSSD 加,但不能指望时时刻刻拖着一个 pSSD,有资金预算最好还是 512G 或者以上。

👏 欢迎各位在讨论区发表一下观点和看法,也可以推荐一些 macOS 上的实用工具,非常感谢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Mac #App

☕️ 放一杯咖啡来追踪你的时间 —— Coffee

🔗官网App Store

Coffee 是一款运行在 Mac 设备上的时间追踪工具,第一次被 Coffee 吸引是在看到这个项目的官网之后,官网非常直接清爽的讲明了 Coffee 这个小工具的功能特性,并用一张非常简洁的大图展示了使用场景,整个网站的设计非常轻量但又不失美感,让我好感倍增,索性下载下来体验一番。

💻 Coffee 是一个体积 4.9 MB,可以免费下载的 App,拥有以下特性:

🔹 支持自行创建项目,并根据项目进行时间追踪;
🔹 支持设置每日限额,达到后可收到通知;
🔹 逻辑简单,在创建项目后点击项目即可开始追踪,再次点击即停止;
🔹 无需进入 App 界面,在Menubar 上直接使用,并在 Menubar 上展示计时器;
🔹 支持项目下以天为单位汇总时间;
🔹 支持以 csv 格式导出数据;
🔹 支持按不同项目和时间维度进行时间追踪的统计;
🔹 使用 iCloudKit,支持在不同 Mac 间同步数据。

🧸 实际使用下来,这款工具真正做到小巧无打扰,App 只在设置限额并且达到当日限额才会发送通知,其余时间就真的像一杯咖啡一样,静静地在旁边记录时间。数据通过 iCloud 存储也具备一定程度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支持直接在 App 中进行图表分析,并能够以 csv 导出也方便后期进行更多的数据处理工作。但它确实不像是一些时间追踪服务的老前辈一样,拥有自由的云存储以及 API 方便做各类二次开发和联动,相较而言更适合个人独立进行使用。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Please open Telegram to view this post
VIEW IN TELEGRAM
#Mac #App

💻 拒绝信息打扰,让工作更高效——HazeOver

🔗 : 官网 | App Store

💡 HazeOver 是一款在 macOS 上运行的产能协作应用。这款软件通过降低工作和学习时所打开的其他窗口的亮度,以达到减少信息打扰的目的,让使用者的视线能始终在自己打开的窗口上,提高工作时的专注度。我在使用这款软件时,学习和码字的效率明显提升。

🤔下面是这款软件的一些特点:

- 在切换操作窗口时,亮度过渡十分自然,不会让人眼觉得难受
- 对多显示器做了适配,可以选择「模糊所有显示器中的操作窗口」或「模糊没有键盘焦点情况下显示器的操作窗口」
- 可以按照偏好调节背景颜色及过渡动画时间
- 可以设置开启/关闭以及调节降低强度的快捷键
- 可以设置当出现特定软件窗口时该窗口禁用亮度调节

🧐 实际体验下来,除了前期需要自己尝试一下自己适合的降低亮度的数值,以及调节一些快捷键之外,非常满意。适合文字工作者、学生党、程序员或所有认为需要的人使用。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APPLE #buybuybuy #Mac

💻 已购 16 英寸 MacBook Pro 2023 银色

🧐 先怀个旧

目前在用的 13 英寸 MacBook Pro 2017 已经服务我快 6 年了,由于基本没怎么升级,它直到今天依然堪用。作为一台上大学的礼物,这台 MBP 给我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回忆和瞬间

虽然它之比丐版在存储上稍强一些(256GB),但多亏了这台 MBP,我接触了陌生的系统 macOS。在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我转战贴吧、论坛,最终在 Telegram 创办了一个交流群。可以说它是我们能够认识这么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6 年来我用它写了无数推送,也结识了相当多志同道合的人,它见证了频道和群组的成长。除了被同事泼水带来的硬盘问题,期间并没有什么大毛病。随着越来越多的软件要求新系统、硬盘余量不足、稍有负载就显得卡顿、掉帧,是时候拥抱 Apple Silicon 了

用丐版的时候很想试试 Touch Bar,当时这个东西等同于高配 MBP;如今终于买了高配 MBP,但再也没有 Touch Bar 了。我不过多评价 Touch Bar 这个东西,但这几年能够看到苹果正在走出设计主导产品的局面,更偏向于实用性

🔧 配置情况

- 16 英寸和 Apple M2 Pro(12 核中央处理器、19 核图形处理器),兼顾性能和续航
- 32GB 统一内存和 1TB 固态硬盘,能用很长时间
- 美式英语键盘,个人喜好
- AppleCare+ 服务计划,以防万一,可惜不能续期

💡 选择 16 英寸 MBP 的理由

① 屏幕够大,适合轻办公和看剧。尺寸刚好能放进包里,且不考虑通勤重量
② 性能过剩,意味着可以升级好多年,而不担心卡顿
③ 接口众多,基本解决了日常的连线需求,无需外置扩展坞
④ 想体验一次从丐版到高配的转变
⑤ 用腻了深空灰,将来的桌搭将以银色 + 纯白色为主色调

👀 在 2021 年集体更新手中的苹果设备后,Mac 就成了整个苹果生态中最薄弱的一环,由于还在用 10.14 系统,很多新特性和设备间的联动无法体验。本次更新会解决所有痛点问题,且能够充分利用手头 Setapp 等一众软件,将来也能够进行新软件 / 系统体验

相比于上一代,2023 款对于普通人的提升并不大,但十分适合还在用 Intel Mac 的朋友购入。更迭到第二代,配套软件生态、外设和维修方案都更加成熟,相信在使用上体验不会差

💰 虽然直到开售的第二天我才下单,但定制款一星期就可以收到,和秋季新品的一机难求形成鲜明对比。这也能看出来大部分追求性价比的朋友都去选择了 2021 款,同样是一个很理性的决策。机器收到后我依然会全新使用,届时再和大家分享感受

💬 也欢迎同样下定 2023 款的朋友和我沟通、交流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GitHub #App #Mac

🌐 又一个开箱即用的翻译词典 —— Easydict 易词典

🔗Github

🌍 Easydict 是一个简洁易用的翻译词典 macOS App,能够轻松优雅地查找单词或翻译文本。Easydict 拥有以下功能和特点:

🔹 开箱即用,便捷查询单词或翻译文本;
🔹 自动识别输入语言,自动查询目标偏好语言;
🔹 支持输入翻译、划词翻译OCR 截图翻译三种方式;
🔹 可同时查询多个翻译服务结果,目前支持有道词典,DeepL,Google,百度和火山翻译,不需要 Key,完全免费;
🔹 支持 macOS 系统默认翻译,方法可以参考 这里
🔹 支持为不同窗口配置不同的服务
🔹 支持系统 TTS
🔹 支持 Raycast 拓展
🔹 支持 48 种语言
🔹 支持使用 Menu Bar,可隐藏主程序直接在菜单栏进行日常使用;
🔹 支持自定义快捷键,默认设置快捷键并支持更改
🔹 支持迷你窗口、侧悬浮窗口、主窗口 3 种窗口类型,可以分别为它们设置不同的服务。

☝️ 值得一提的是,Easydict 的 GitHub 项目页面写得非常详细,建议使用之前好好阅读一下,可以免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Please open Telegram to view this post
VIEW IN TELEGRAM
#Mac #macOS #Web

💻 Mac 配置教程:适用于 Apple Silicon 机型的教程文档,旨在解决大部分常见 Mac 问题

🔗Web

💡 这份 Mac 配置教程比较适合自学能力强的偏程序开发的 Mac 新手用户,从上手验机、系统设置、日常软件安装、开发配置、常见问题等方面,给出了自己的一些经验和解决办法

👀 如果说它能够解决「大部分 Mac 问题」,那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 macOS 本身在窗口管理、菜单栏管理等多个先天缺陷,各种各样的 macOS bug,早年还有各式各样的 Mac 硬件方面缺陷。长期用下来,需要你寻找各种各样的第三方软件,查询一个又一个论坛网站

👍 不过对于新手来讲,无论是开启三指拖移、分享常用软件以及坚持使用 Homebrew,都是适合 Mac 的、良好的培养习惯的开端。希望你们能够从这里出发,不断探索总结出适合自己的一套 macOS 系统使用习惯和环境配置

🔮 好久没看到有人比较系统地书写 macOS 系统教程了,在五六年前还会有《Mac功夫:OS X的300多个技巧和小窍门》、Macx 所著《macOS 教程》以及贴吧 / 论坛的朋友自制的《macOS Mojave 新手指南》。再往前看,那时候大别还在卖他的 Mac 教程,没有开保时捷一头扎进车圈。如今看似搜索越来越便捷,但这些系统的、严肃性的东西都缺失了

❤️ 最近在群里聊天,又回想起自己的贴吧时光。那时候大家很少长篇大论地写问题汇总、教程贴,只是通过一个又一个问题贴相互交流,最后得到答案。我也是在那段时期入门 Mac,并且通过帮助吧友收获了许多 Mac 硬件和 macOS 系统相关的知识。虽然后来和吧友们走散了,但这些知识和分享欲让我走到了今天

📘 关联阅读:Mac 入门(keng)指南(新手向)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Mac #Web #macOS

💻 mac40th:Happy 40th Birthday, Macintosh

🔗Web

💥 1984 年,随着那则超级碗上的经典广告,初代 Macintosh 在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等人的打磨下发布。40 年后,Mac 生态已经枝繁叶茂,人们也津津乐道 Mac 一路走来的传奇故事

😍 作为 Mac 系列产品的忠实爱好者和使用者,我很开心看到在 40 周年之际,许多媒体和用户发文纪念这个时刻,并和大家一同分享自己一路的使用感受。今天要介绍的是 Jonathan Zufi 上线的纪念网站 mac40th

💡 网站收集了 Macintosh 系列产品的数百张图片,涵盖台式机、笔记本电脑、配套软硬件和一些高光时刻。网站并没有按照时间轴展示,用户需要不停地往下翻页,邂逅不同时期的产品

👀 如果说 PowerPC 时代的 Mac 是有钱人的玩具,Intel 时代的 Mac 开始走进千家万户却总是被贴吧质疑「为什么不买 XPS」,那么拥有 Apple Silicon 的 Mac 既赢得了市场又赢得了用户的好口碑

🥳 如今我们用 Mac 创造文字、图片、视频,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或许对「折腾双系统、虚拟机」「删除 Time Machine 本地快照」「关闭 SIP」的讨论终将成为过去时,我们的关注重心也不再是硬件本身,但 Macintosh 带给我们的回忆和共同感受,会让我们继续创作、继续创造

📘 关联阅读:

1️⃣ Looking back on 40 years of Macintosh
2️⃣ Mac 入门(keng)指南(新手向)
3️⃣ MacBook 小黑本硬件图赏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Blog #APPLE #Mac

💻 84-24:重回 128K 内存的麦金塔时代

🔗Web

🌊 最近网上冲浪看到一个制作精良的网站,84-24 代表了 Macintosh 电脑自诞生起到今天的跨度,也是笔者手里这台 Macintosh 128K 重获新生的时刻,因而想要和大家分享一下

👀 故事要从笔者遇到「中年危机」说起,这个理由乍听很可笑却又无比真实。他准备通过折腾老物件的方式进行自我反思、找回往日的美好旧时光,于是想到了个人电脑设计的经典之作 —— 麦金塔

🧑🏻‍💻 笔者千方百计从二手市场淘得一台,但开机后一直报错,于是他开始了自学自修,最终修复了主板硬件问题。但他并没有满足,而是对整台电脑进行了翻新和组装,最终得到了一台近乎他完美的、24 年依然可用的 Macintosh 128K

💡 说的俗套一点,这叫做硬件爱好者的浪漫,但真正让人感到敬佩的,还是笔者强大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最后想说,这个网页的制作真的很精良

频道:@Newlearner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