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Alpha Channel
251 subscribers
37 photos
150 links
还是 ChrAlpha 的胡言乱语

ChrAlpha.com / ichr.me
E-mail Contact: hi [ at ] chralpha . com
Twitter: twitter.com/ichralpha

https://t.me/ChrAlphaChannel/4
Download Telegram
#碎碎念

https://blog.pixelexperience.org/2024/04/everything-has-to-come-to-an-end-sometime/

刷过,可惜。

虽然说两三年前换掉 Android 是因为彼时888/8Gen1处理器正被三星工艺拖累、外加手上设备烧屏迫切需要更换,跳到了隔壁13香,倒是和第三方 ROM 关系不大,甚至最后换机之前用的还是 Dot OS。

不过确实,第三方 ROM 很难解决商业化问题,进而很难规模化,最终也很难跳出小作坊的限制——chore未必及时、feat积极写不积极修、机型支持受不同测试者影响方差极大(没能力统一由核心完成所有、即便只是所有主流机型的支持)——成为专属于小部份人的玩具。

快十年前第一次解锁刷机一直到早上6点乐此不疲,而现在回来基本只着眼亲儿子 Pixel 系列,跟着官方 OTA。说不上社区影响,这怎么说都是我自己的问题,却成为更多人的写照。
#碎碎念

网页版 YouTube 的新 UI 是真恶心,把「评论」和「推荐视频」交换位置,明显降低评论在页面中的信息占比,同时刻意强化视频推荐引诱你不断刷下去,陷入类似刷短视频的注意力黑洞。

补充一下:右侧的评论区域并不是单独滚动的,也就是说你若想翻翻评论就会一直被新刷出的推荐视频抢占注意力,当然你可以忽视推荐,但是那也是需要专门注意力、会额外耗费精力的。
低功耗下 AMD 还是有优势(严格意义上更像 TSMC 的功劳)。搞不明白 AMD 把 7950X 从 140W 硬生生逼到 240W 后 R23 多核才从约 36,000 提到 38,000,70+% 的功耗换不来 5% 的理论性能提升。

对比 Intel 13/14 代特别是 13900KS/14900KS,出场过于灰烬以及 BIOS 默认 CEP/ACLL 1.1 动不动给芯片怼上 1.5V 乃至更高的电压导致无法忽略的「缩缸」风险,让华硕不得不出一个“Intel Baseline Profile option”(我愿称之为「真-Intel 默认」),开启后 14900KS 多核理论性能骤降 12%,R23 多核也回到 35,000~36,000 水平。

这俩真有种卧龙凤雏双向奔赴的幽默感。

更新 Intel 回应(省流):责任全在板厂。
尝试在 subconverter 中通过转化配置文件尽可能用上 SukkaW/Surge 配置:

https://sub.xeton.dev/?config=https://gist.githubusercontent.com/ChrAlpha/699ba7f31ce65003d7aacdf86fc3a43e/raw/Clash_with_SukkaW_Surge_config.ini

目前在通过 TUN 模式运行的 mihomo 上正常使用,由于我使用的校园网还算干净所以用了系统 DNS:

nameserver:
- system://
- system

不保证其他 Clash 正常、不保证其他网络环境下正常
https://store.google.com/product/pixel_8a

一时半会没看出 Pixel 8a 相较于 Pixel 8 标准版砍了什么,7 年更新维护支持没在中端版本被砍值得好评。不过便宜了 200 刀,尽管考虑不久前 Pixel 8 官网 150 刀优惠也可以把这当成常态化降价(Nvidia RTX super 系列:这我熟)。
https://github.com/microsoft/vscode-docs/blob/main/remote-release-notes/v1_89.md

现在 VS Code 可以在通过 Remote - SSH 连接 Wondows 的时候直接通过 WSL 镜像。我以前的方案还是通过在 WSL 中安装 openssh 暴露特定端口内网穿透,还为此特别将系统升级到 Wondows 11(为了 网络镜像模式)。现在看来似乎都是不必要的了。
[ACTION REQUIRED]

X 默认将你的输入用于训练 Grok,需要手动关闭。
黑猴 benchmark 参考:
开不开光追影响竟然只有 5 帧,看来用光追彻底取代光栅管线以降低开发工作量这一目的似乎在可预见的未来有机会触及了。
不过不开 DLSS 3(DLSS 2 性能 + 帧生成)即便按照游科给的推荐配置(4070Super)在推荐画质下都跑不到 60 帧及格线。默认 DLSS 性能画质降得有点明显,建议手动成 DLSS 质量(67 以上)。
才发现 iPhone 16 Pro 的四边不等宽,左右比上下宽 30μm。虽然肉眼难以看出,但是这也有违 Apple 一贯的细节标准吧。

ref: https://developer.apple.com/accessories/Accessory-Design-Guidelines.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