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三年前进电子厂经历 (长文预警)
2021年9月至12月5日,我刚满17岁,因学校强制要求实习,我和班上大部分刚满16岁的同学一起先后在两家电子厂当普工。第一家电子厂在河源,我只待了一个多星期,后跟随学校转场到另外一间位于东莞大朗的电子厂。
这间厂是造手机的代工厂,我在流水线上干了三个月,换了三间车间,每个车间代工不同品牌手机。
可能有人不知道流水线的工作是咋样的,大概就是每个工位只负责做自己固定的任务,比如装摄像头等,装完传给下一个。所有操作都被标准化规定好,工位上还有标准作业程序(简称 SOP)。我进的厂入职还有考试,内容就是防静电操作等。我上班的厂给每个工位都配备了凳子,但是我基本上都是站着干活,因为坐着根本干不过来。然后还有 IPQC 和 FQC 负责监督你干活还有干活的质量。
流水线在工厂里叫“拉”,相应的“线长”就叫“拉长”。两班倒(除部分车间),七点四十五之前要到车间,有几率要站那里听车间主任或者拉长开会。然后八点正式开始干活。每天的任务不同,一般一条线一天要下 1000 至 2000 台手机。(这里不用“生产”是因为厂里除了组装线还有测试线、包装线以及测包线)
下班时间看你干活的速度,早上八点上班的话基本上都是晚上九点左右下班。中午和下午各有一个小时吃饭时间,但实际上还有一个叫做“连班”的东西,即下午的班跟晚上的班连着上,中间不给你休息时间也就不用想吃饭。我三个车间的工作都在拉尾所以基本上是最晚下班的,工作时间最长的一次是早上七点四十五上班,晚上十一点二十下班,而且还是连班,晚饭都没吃。休假更是不用想,宣称是单休但实际上连单休都难。中秋节放了一天假就把当周周日的休假取消补回来。其他大部分时候周日也放不了假。国庆放假三天应该是最长的假期。不过也是放过一次双休的,是因为工厂没货干不了活。
至于工资,作为一名光荣的学生工,我们光荣地在东莞这种被广州和深圳夹着的地方获得了高达 9.5 元人民币的时薪。问车间其他员工也大部分表示是 11 至 13 元左右。我知道我该得的工资肯定有一部分进了别人手上。第一个月发了2800,第二个月发了3800,第三个月3500,12月在厂里干了三个晚上给我发了58块钱(不过忘记是不是因为其他因素扣款了)。
我待过的三个车间里绝大部分都是像我这样的未成年学生工。全国各地的都有,最远的见过四川过来的。厂门口有个篮球场,接学生工过来的大巴就停在旁边的路上。我离开的前几天路过那里,都还能看见大巴车跟新来的学生。至于为什么,可能是因为学生好骗好管还不用开太多工资吧。
在厂里工作的三个月,我的感觉就是麻木。每天的生活就是宿舍-食堂-车间,没有时间也没有力气再去干别的什么事。三个月出厂的次数估计不超过十次,唯一的一次双休还因为我头晕而在床上度过。偶尔出去一次,看着厂门口的广告牌写着“诚招普工,单休,月工资6000-8000”就觉得好笑。厂的位置在东莞松山湖,离华为东莞总部只有三四公里,很接近深圳,在天上每天都能看见飞机。可是与我无关。
我到现在还记得工厂里的防静电要求,静电服、静电环、手指套、离子风机样样俱全,酒精上还印着 RoHS 标,虽然上班一个小时之后手指套基本上就破完了,然后就是手指肉去生碰机子,每天下班手指头上都是血。
厂里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件事:
1.12月3号我干活的时候对面工位的同事在纸上给我写了一个 qq 号,但是我在干活暂时没理他,他就把纸条扔进了垃圾桶。我胆小,没敢说话,原本想着4号还能再问问的,结果因为我们学校的学生全部5号走,整个车间4号直接停了。我没能看见他给我留的 qq 号,没能知道他的名字,也再不会有机会见他一面或者跟他聊天了。我其实还记得当年几个拉长还有几个同事的名字,但我这辈子应该也没有机会再见一次他们了。
2.某次我跟其他几个人一起干 MMI 测试,我旁边是个看起来比我还小的小姑娘,她问我为什么有台机子重测了几遍都测不过,我看了一眼上面显示 fingerprint sensor fail 之类的英文,跟她说打个不良标放着,报表上记个不良品,指纹传感器有问题。然后她特别惊奇地跟我说,你看得懂英文?你看得懂英文为什么会在这里?那一瞬间我的心里五味杂陈。
那三个月我甚至不知道我是怎么活下来的。说不定是每天干活能流血感受疼痛还能让我保持点清醒吧,毕竟我现在也经常自残看血流出来,哈哈哈。可能得归功于 lsp 群群友愿意陪我聊天吧。不过也物是人非。当年和我聊天的人里很多都销号了,我还记得的人里有个被某些自命清高的高雅人士逼退网了,有个因为癌症离世了。
三年过去,我也换身份了,从电子厂员工变回学生再变成 framework 开发者再变成安全研究员。我收到第一笔漏洞奖金的时候第一感觉是惊讶,然后就是在想,卧槽钱原来这么好赚,那我之前的日子,尤其是在电子厂那三个月,是不是都活到狗身上了。我是个小县城长大的孩子,不开玩笑地说,那笔钱直接改变了我对钱的认知。到后面我以世界顶级研究员的身份受邀跟其他大佬见面,见到了之前我代工过的某手机品牌的公司的技术大佬。我特别戏谑地跟他们说,你知道吗,我给你们造过手机,然后解释原因。我们聊天的时候都是笑着的。
三年前,17岁的我是你们品牌代工厂流水线上的一个月工资3000的学生工。三年后,20岁的我用自己的努力和实力以受邀者的身份出现在这里,至少在这张桌子上,我和你们平起平坐。
我怎么活过来的,只有我知道。
2021年9月至12月5日,我刚满17岁,因学校强制要求实习,我和班上大部分刚满16岁的同学一起先后在两家电子厂当普工。第一家电子厂在河源,我只待了一个多星期,后跟随学校转场到另外一间位于东莞大朗的电子厂。
这间厂是造手机的代工厂,我在流水线上干了三个月,换了三间车间,每个车间代工不同品牌手机。
可能有人不知道流水线的工作是咋样的,大概就是每个工位只负责做自己固定的任务,比如装摄像头等,装完传给下一个。所有操作都被标准化规定好,工位上还有标准作业程序(简称 SOP)。我进的厂入职还有考试,内容就是防静电操作等。我上班的厂给每个工位都配备了凳子,但是我基本上都是站着干活,因为坐着根本干不过来。然后还有 IPQC 和 FQC 负责监督你干活还有干活的质量。
流水线在工厂里叫“拉”,相应的“线长”就叫“拉长”。两班倒(除部分车间),七点四十五之前要到车间,有几率要站那里听车间主任或者拉长开会。然后八点正式开始干活。每天的任务不同,一般一条线一天要下 1000 至 2000 台手机。(这里不用“生产”是因为厂里除了组装线还有测试线、包装线以及测包线)
下班时间看你干活的速度,早上八点上班的话基本上都是晚上九点左右下班。中午和下午各有一个小时吃饭时间,但实际上还有一个叫做“连班”的东西,即下午的班跟晚上的班连着上,中间不给你休息时间也就不用想吃饭。我三个车间的工作都在拉尾所以基本上是最晚下班的,工作时间最长的一次是早上七点四十五上班,晚上十一点二十下班,而且还是连班,晚饭都没吃。休假更是不用想,宣称是单休但实际上连单休都难。中秋节放了一天假就把当周周日的休假取消补回来。其他大部分时候周日也放不了假。国庆放假三天应该是最长的假期。不过也是放过一次双休的,是因为工厂没货干不了活。
至于工资,作为一名光荣的学生工,我们光荣地在东莞这种被广州和深圳夹着的地方获得了高达 9.5 元人民币的时薪。问车间其他员工也大部分表示是 11 至 13 元左右。我知道我该得的工资肯定有一部分进了别人手上。第一个月发了2800,第二个月发了3800,第三个月3500,12月在厂里干了三个晚上给我发了58块钱(不过忘记是不是因为其他因素扣款了)。
我待过的三个车间里绝大部分都是像我这样的未成年学生工。全国各地的都有,最远的见过四川过来的。厂门口有个篮球场,接学生工过来的大巴就停在旁边的路上。我离开的前几天路过那里,都还能看见大巴车跟新来的学生。至于为什么,可能是因为学生好骗好管还不用开太多工资吧。
在厂里工作的三个月,我的感觉就是麻木。每天的生活就是宿舍-食堂-车间,没有时间也没有力气再去干别的什么事。三个月出厂的次数估计不超过十次,唯一的一次双休还因为我头晕而在床上度过。偶尔出去一次,看着厂门口的广告牌写着“诚招普工,单休,月工资6000-8000”就觉得好笑。厂的位置在东莞松山湖,离华为东莞总部只有三四公里,很接近深圳,在天上每天都能看见飞机。可是与我无关。
我到现在还记得工厂里的防静电要求,静电服、静电环、手指套、离子风机样样俱全,酒精上还印着 RoHS 标,虽然上班一个小时之后手指套基本上就破完了,然后就是手指肉去生碰机子,每天下班手指头上都是血。
厂里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件事:
1.12月3号我干活的时候对面工位的同事在纸上给我写了一个 qq 号,但是我在干活暂时没理他,他就把纸条扔进了垃圾桶。我胆小,没敢说话,原本想着4号还能再问问的,结果因为我们学校的学生全部5号走,整个车间4号直接停了。我没能看见他给我留的 qq 号,没能知道他的名字,也再不会有机会见他一面或者跟他聊天了。我其实还记得当年几个拉长还有几个同事的名字,但我这辈子应该也没有机会再见一次他们了。
2.某次我跟其他几个人一起干 MMI 测试,我旁边是个看起来比我还小的小姑娘,她问我为什么有台机子重测了几遍都测不过,我看了一眼上面显示 fingerprint sensor fail 之类的英文,跟她说打个不良标放着,报表上记个不良品,指纹传感器有问题。然后她特别惊奇地跟我说,你看得懂英文?你看得懂英文为什么会在这里?那一瞬间我的心里五味杂陈。
那三个月我甚至不知道我是怎么活下来的。说不定是每天干活能流血感受疼痛还能让我保持点清醒吧,毕竟我现在也经常自残看血流出来,哈哈哈。可能得归功于 lsp 群群友愿意陪我聊天吧。不过也物是人非。当年和我聊天的人里很多都销号了,我还记得的人里有个被某些自命清高的高雅人士逼退网了,有个因为癌症离世了。
三年过去,我也换身份了,从电子厂员工变回学生再变成 framework 开发者再变成安全研究员。我收到第一笔漏洞奖金的时候第一感觉是惊讶,然后就是在想,卧槽钱原来这么好赚,那我之前的日子,尤其是在电子厂那三个月,是不是都活到狗身上了。我是个小县城长大的孩子,不开玩笑地说,那笔钱直接改变了我对钱的认知。到后面我以世界顶级研究员的身份受邀跟其他大佬见面,见到了之前我代工过的某手机品牌的公司的技术大佬。我特别戏谑地跟他们说,你知道吗,我给你们造过手机,然后解释原因。我们聊天的时候都是笑着的。
三年前,17岁的我是你们品牌代工厂流水线上的一个月工资3000的学生工。三年后,20岁的我用自己的努力和实力以受邀者的身份出现在这里,至少在这张桌子上,我和你们平起平坐。
我怎么活过来的,只有我知道。
小页页的胡言乱语
忆三年前进电子厂经历 (长文预警) 2021年9月至12月5日,我刚满17岁,因学校强制要求实习,我和班上大部分刚满16岁的同学一起先后在两家电子厂当普工。第一家电子厂在河源,我只待了一个多星期,后跟随学校转场到另外一间位于东莞大朗的电子厂。 这间厂是造手机的代工厂,我在流水线上干了三个月,换了三间车间,每个车间代工不同品牌手机。 可能有人不知道流水线的工作是咋样的,大概就是每个工位只负责做自己固定的任务,比如装摄像头等,装完传给下一个。所有操作都被标准化规定好,工位上还有标准作业程序(简称 SOP…
哦对了,忘了提一点,当年我是拒了阿里的内推选择跟着学校去电子厂实习的。至于原因,家里人觉得杭州太远,不如跟着学校还安全点。
为电子厂拒阿里,这事我特么能吹一辈子。
我的感想就是人应该多去看看世界的另一部分人是怎么样的,增长下自己的见识。别像我一样在上海世贸大厦底下看着电梯要刷卡才能进去选择在一楼转圈消磨时间,转了几分钟才知道是要找人帮忙刷卡。
然后我去高德上搜了一下那个厂的评价,看起来没变多少。我当时住的是六人间改的八人间,据说厂里在建新宿舍,到时候住宿环境会更好。但是看今年的评论,似乎变成十二人间了。
为电子厂拒阿里,这事我特么能吹一辈子。
我的感想就是人应该多去看看世界的另一部分人是怎么样的,增长下自己的见识。别像我一样在上海世贸大厦底下看着电梯要刷卡才能进去选择在一楼转圈消磨时间,转了几分钟才知道是要找人帮忙刷卡。
然后我去高德上搜了一下那个厂的评价,看起来没变多少。我当时住的是六人间改的八人间,据说厂里在建新宿舍,到时候住宿环境会更好。但是看今年的评论,似乎变成十二人间了。
#OnePlus 可用性警告:据报告部分一加设备升级到 Android 15 后出现无法使用 Termux 的情况,相关进程被不明原因杀死。Termux 开发者表示禁用 phantom process killer 后问题仍然存在。有用户报告此问题影响 Magisk 导致无法在 Magisk app 内修补镜像。部分受影响设备安装最新的 ColorOS 更新后问题消失,但似乎仍有部分受影响设备尚未收到更新。
建议一加用户若收到 Android 15 更新且构建日期早于 2024 年 11 月 9 日,谨慎选择安装。若您已受该问题影响,请等待厂商发布更新。
参考:
https://old.reddit.com/r/termux/comments/1gks9mf/announcement_termux_broken_on_android_15_for/
https://github.com/termux/termux-app/issues/4219
https://github.com/topjohnwu/Magisk/issues/8553
建议一加用户若收到 Android 15 更新且构建日期早于 2024 年 11 月 9 日,谨慎选择安装。若您已受该问题影响,请等待厂商发布更新。
参考:
https://old.reddit.com/r/termux/comments/1gks9mf/announcement_termux_broken_on_android_15_for/
https://github.com/termux/termux-app/issues/4219
https://github.com/topjohnwu/Magisk/issues/8553
Android 16 第一个开发者预览版已发布,版本代号为 Baklava 而非 W 开头,比往常提前了几个月。预计 2025 年将有两个大版本发布 [1]。
这一次版本代号重新回归到了 B 开始计数,可能是因为 Android 内部开发流程发生较大变更(project trunk stable?)所致 (来源:Mishaal Rahman [2])。作为 project trunk stable 的重要部分,aconfig / feature launch flags 的文档已经上传至 source.android.com [3]。
简单刷上去试了一下,感觉 UI 更丑了,有一种没事强行整强调背景色的感觉…… 放了亮色和暗色模式的截图,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系统设置项被重新排列,把 Google 账户放到了第一位,About phone 被放到了中间,Accessibility 跟 Tips & support 放到了最底下…… 感觉让残疾人更难操作了。
Pixel 6 系内核从 5.10 升到了 6.1 好评,其他没感觉到什么大的变更,简单跑了一下梦境,一行代码不用改直接跑通,估计没啥大更改(也有可能是都没开?不过不太可能)
[1]: https://android-developers.googleblog.com/2024/10/android-sdk-release-update.html
[2]: https://www.androidauthority.com/android-16-codename-3486221/
[3]: https://source.android.com/docs/setup/build/feature-flagging
这一次版本代号重新回归到了 B 开始计数,可能是因为 Android 内部开发流程发生较大变更(project trunk stable?)所致 (来源:Mishaal Rahman [2])。作为 project trunk stable 的重要部分,aconfig / feature launch flags 的文档已经上传至 source.android.com [3]。
简单刷上去试了一下,感觉 UI 更丑了,有一种没事强行整强调背景色的感觉…… 放了亮色和暗色模式的截图,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系统设置项被重新排列,把 Google 账户放到了第一位,About phone 被放到了中间,Accessibility 跟 Tips & support 放到了最底下…… 感觉让残疾人更难操作了。
Pixel 6 系内核从 5.10 升到了 6.1 好评,其他没感觉到什么大的变更,简单跑了一下梦境,一行代码不用改直接跑通,估计没啥大更改(也有可能是都没开?不过不太可能)
[1]: https://android-developers.googleblog.com/2024/10/android-sdk-release-update.html
[2]: https://www.androidauthority.com/android-16-codename-3486221/
[3]: https://source.android.com/docs/setup/build/feature-flagging
感觉进化论真的好神奇
在网上发现了好多好多类人生物
是生物学进化太快了吗 还是网络太便捷了 让非人类都能上网了 听说 ipv6 能让地球上每颗沙子都有自己的 ip 地址
如果是进化的话就很精妙 有些甚至要相处好几年才能看出不对劲来 甚至还有一堆人围着转 伪装的太深了
不过也有点可惜 进化出了人类的样子 人类的技能 却没进化出人性
中文也很神奇
“牲畜”两个字是家禽和家畜的统称
倒过来变成“畜生”就是形容人的了
所以“畜”这个字在这里应该当一种骂人的形容词
但是对于真的自己修炼出意识的非人类却冠以一个“精”字 比如狐狸精 琵琶精
但是精字又显得太智慧了 是对其灵性的认可
所以对于只是长的像人 行为像人 但是没有人性而不自知的类人生物应该怎么称呼呢
在网上发现了好多好多类人生物
是生物学进化太快了吗 还是网络太便捷了 让非人类都能上网了 听说 ipv6 能让地球上每颗沙子都有自己的 ip 地址
如果是进化的话就很精妙 有些甚至要相处好几年才能看出不对劲来 甚至还有一堆人围着转 伪装的太深了
不过也有点可惜 进化出了人类的样子 人类的技能 却没进化出人性
中文也很神奇
“牲畜”两个字是家禽和家畜的统称
倒过来变成“畜生”就是形容人的了
所以“畜”这个字在这里应该当一种骂人的形容词
但是对于真的自己修炼出意识的非人类却冠以一个“精”字 比如狐狸精 琵琶精
但是精字又显得太智慧了 是对其灵性的认可
所以对于只是长的像人 行为像人 但是没有人性而不自知的类人生物应该怎么称呼呢
小页页的胡言乱语
感觉进化论真的好神奇 在网上发现了好多好多类人生物 是生物学进化太快了吗 还是网络太便捷了 让非人类都能上网了 听说 ipv6 能让地球上每颗沙子都有自己的 ip 地址 如果是进化的话就很精妙 有些甚至要相处好几年才能看出不对劲来 甚至还有一堆人围着转 伪装的太深了 不过也有点可惜 进化出了人类的样子 人类的技能 却没进化出人性 中文也很神奇 “牲畜”两个字是家禽和家畜的统称 倒过来变成“畜生”就是形容人的了 所以“畜”这个字在这里应该当一种骂人的形容词 但是对于真的自己修炼出意识的非人类却冠以一个“精”字…
本来还想剪个视频图一乐的 懒得剪了
把素材发这 你们自己在脑子里播放 假装看见了成品吧 我相信你们的想象能力
伴奏: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Lu4y1W74m
模板:b 站上的各种《大型纪录片》《xxx 传奇》 自己想象一下那个声线和语气
台词:
给 ta 一张嘴,ta 能造谣不打草稿不脸红各种野史张口就来
再给 ta 几十个人,ta 能组个小团体孤立世界上剩下的八十多亿人
没错,这就是传说中的网络大手子
你可能听说过网络社交圈
但你肯定从未听闻过把脸扔在地上摩擦的类人生物
不是现实生活没有存在感
而是在网上没素质找喷更有性价比
对此,就连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也评论道
“如果我当年敢在 telegram 说一句话,那么我的全家户籍,连带着军事机密,都会被人肉出来发到网上,太平洋战争也不可能打赢”
此话一出,瞬间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那么,大手子们到底有何魔力,为何能有超越影帝的演技呢
大型纪录片《网络饭圈传奇》持续为您播出
把素材发这 你们自己在脑子里播放 假装看见了成品吧 我相信你们的想象能力
伴奏: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Lu4y1W74m
模板:b 站上的各种《大型纪录片》《xxx 传奇》 自己想象一下那个声线和语气
台词:
给 ta 一张嘴,ta 能造谣不打草稿不脸红各种野史张口就来
再给 ta 几十个人,ta 能组个小团体孤立世界上剩下的八十多亿人
没错,这就是传说中的网络大手子
你可能听说过网络社交圈
但你肯定从未听闻过把脸扔在地上摩擦的类人生物
不是现实生活没有存在感
而是在网上没素质找喷更有性价比
对此,就连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也评论道
“如果我当年敢在 telegram 说一句话,那么我的全家户籍,连带着军事机密,都会被人肉出来发到网上,太平洋战争也不可能打赢”
此话一出,瞬间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那么,大手子们到底有何魔力,为何能有超越影帝的演技呢
大型纪录片《网络饭圈传奇》持续为您播出
我家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
我家住在小县城,我姑在广州这个一线城市工作,此为背景
我姑经常莫名其妙寄一些东西回来,包括但不限于日用品、食品、衣服、电器等等等等,而且几乎没问过家里其他人需不需要,自己做主自己拍板然后就打电话回家里告知收快递
然后家里长辈收到东西之后基本就是放着,衣服可以剪了做成拖把,其他东西可以砸了或者扔了,反正就是不用,看都不看几眼,然后打电话骂回去让别再买这些没用的东西。我记忆里能找到的实际被用上的东西好像就只有抽纸
然后双方乐此不疲地重复,就算每次都被对方骂,下次还是一样,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从我有记忆的时候他们就开始这样干了,我20岁了他们还是这样。
反正给我整的是真的无语。然后我长大之后也开始以收件人的身份收到快递。我的直观感受就是窒息,失控感甚至还有一些负罪感。从主流价值观出发我应该感恩,就算我不喜欢也应该顺从让其开心就好,但我个人实在受不了这种行为模式。我本来以为我不住家里了就不用处理这种好意了,结果还是逃脱不了。
我家住在小县城,我姑在广州这个一线城市工作,此为背景
我姑经常莫名其妙寄一些东西回来,包括但不限于日用品、食品、衣服、电器等等等等,而且几乎没问过家里其他人需不需要,自己做主自己拍板然后就打电话回家里告知收快递
然后家里长辈收到东西之后基本就是放着,衣服可以剪了做成拖把,其他东西可以砸了或者扔了,反正就是不用,看都不看几眼,然后打电话骂回去让别再买这些没用的东西。我记忆里能找到的实际被用上的东西好像就只有抽纸
然后双方乐此不疲地重复,就算每次都被对方骂,下次还是一样,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从我有记忆的时候他们就开始这样干了,我20岁了他们还是这样。
反正给我整的是真的无语。然后我长大之后也开始以收件人的身份收到快递。我的直观感受就是窒息,失控感甚至还有一些负罪感。从主流价值观出发我应该感恩,就算我不喜欢也应该顺从让其开心就好,但我个人实在受不了这种行为模式。我本来以为我不住家里了就不用处理这种好意了,结果还是逃脱不了。
中国很多家庭会在家里供奉神明或者仙人,拜佛烧香。拜文曲星或者观音菩萨的多见,但是好像很少看见有人拜阎王的。可能是觉得跟死亡沾边不吉利,但是清明节去上坟烧香的又不少。另一种解释是拜佛上香火是为了向神明表明自己的虔诚以祈求庇护,而阎王的形象让人感觉拜了也不会得到庇护。民间流传的阎罗王殿贴着的对联有多个不同版本,在这里挑几副供大家欣赏:
“上联:阳世人间,为非作歹任凭你;
下联:阴曹地府,古往今来放过谁?
横批:正要抓你”
“上联:能耐再大,到这里休得施展;
下联:冤深似海,非此处哪能分明?
横批:你可来了”
传说十殿阎罗的第五位是大名鼎鼎的铁面无私包青天,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人们认为阎王的形象是处罚坏人的,即“惩恶”,而像“扬善”这样的活就交给慈悲为怀的菩萨。朴素的贫苦大众相信恶人无论在阳世间多有钱有权,在另一个世界都会被用油锅烙铁案板屠刀各种刑罚好好对待。但是拜铁面无私的执法者并不能直接给自己带来好处,有限的香火不如供奉其他神明。大家心里是希望好人得到好报而坏人得到坏报的,但在两者之间权衡,似乎让自己得到好处更优先。如果负责“扬善”的神明只需要人用香火去供奉就会给那人以好处,那这“扬”的,还是“善”吗?这样看来,负责“惩恶”的神明又显得有点可怜了。
“上联:阳世人间,为非作歹任凭你;
下联:阴曹地府,古往今来放过谁?
横批:正要抓你”
“上联:能耐再大,到这里休得施展;
下联:冤深似海,非此处哪能分明?
横批:你可来了”
传说十殿阎罗的第五位是大名鼎鼎的铁面无私包青天,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人们认为阎王的形象是处罚坏人的,即“惩恶”,而像“扬善”这样的活就交给慈悲为怀的菩萨。朴素的贫苦大众相信恶人无论在阳世间多有钱有权,在另一个世界都会被用油锅烙铁案板屠刀各种刑罚好好对待。但是拜铁面无私的执法者并不能直接给自己带来好处,有限的香火不如供奉其他神明。大家心里是希望好人得到好报而坏人得到坏报的,但在两者之间权衡,似乎让自己得到好处更优先。如果负责“扬善”的神明只需要人用香火去供奉就会给那人以好处,那这“扬”的,还是“善”吗?这样看来,负责“惩恶”的神明又显得有点可怜了。
小页页的胡言乱语
中国很多家庭会在家里供奉神明或者仙人,拜佛烧香。拜文曲星或者观音菩萨的多见,但是好像很少看见有人拜阎王的。可能是觉得跟死亡沾边不吉利,但是清明节去上坟烧香的又不少。另一种解释是拜佛上香火是为了向神明表明自己的虔诚以祈求庇护,而阎王的形象让人感觉拜了也不会得到庇护。民间流传的阎罗王殿贴着的对联有多个不同版本,在这里挑几副供大家欣赏: “上联:阳世人间,为非作歹任凭你; 下联:阴曹地府,古往今来放过谁? 横批:正要抓你” “上联:能耐再大,到这里休得施展; 下联:冤深似海,非此处哪能分明? 横批:你可来了”…
以上文字写于某位友人离世一周年之际。终于赶在凌晨零点之前发出来了。其实我还想设定时消息,但是 telegram 定时消息有很大延迟。
写到一半才想起来,刚好昨天也是另一位熟人离世一周年。之所以说是熟人,是因为我和她直接接触很少。但她关注了我的某个频道,所以我记着。我也经常偷偷的去看她的频道,但是没关注。
传说中的阎罗王是绝对公平绝对正义的吧,我希望是这样。
我常幻想没有我的日子里,或者说我还不存在和我不会再存在的日子里,的故事。我作为看客,静静地看着斗转星移春去秋来。但我恐怕很害怕看见幸福结尾。我仍想抓住世间事物的一点点痕迹,但我只能看着没续费的博客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再可以访问,看着太久没登录的账号被注销。看着人来,目送人远去。只是目送。
写到一半才想起来,刚好昨天也是另一位熟人离世一周年。之所以说是熟人,是因为我和她直接接触很少。但她关注了我的某个频道,所以我记着。我也经常偷偷的去看她的频道,但是没关注。
传说中的阎罗王是绝对公平绝对正义的吧,我希望是这样。
我常幻想没有我的日子里,或者说我还不存在和我不会再存在的日子里,的故事。我作为看客,静静地看着斗转星移春去秋来。但我恐怕很害怕看见幸福结尾。我仍想抓住世间事物的一点点痕迹,但我只能看着没续费的博客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再可以访问,看着太久没登录的账号被注销。看着人来,目送人远去。只是目送。
一直有人想知道我的“成长路径”是啥样的 这里随便写点东西
我出生在一个广东的小县城,简单来说就是穷地方,gdp 在全省是倒数的。小时候就对计算机很感兴趣,四年级的时候学校开了电脑兴趣班,本来因为是教编程就报了,去了之后才发现是教用 flash 画画。四年级的时候身体经常不舒服,后来才知道这个叫躯体化症状,五年级的时候更严重了,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很少去上学了,初中休学一年但是复学之后也没怎么上学,一直到我上中专。所以我在义务教育阶段有五六年的时间都是没正常上学的。这就是我为什么没参加中考。
除了去看病(包括住院)之外,剩下的时间我一般就是在家待着。我本来就对游戏没什么兴趣(事实上我到现在都没玩过什么流行游戏,什么王者荣耀什么吃鸡我都没玩过),在家待着也挺无聊的,干脆学一下自己一直很感兴趣的做软件(后面才知道有个术语叫编程)。
那个时候我只有一台手机,我还记得型号,是酷派的 Y80d,安卓4.4,家里人只有每天下午到晚上会给我手机,没有电脑。在网上闲逛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叫做 iapp 的软件,那个时候还是 1.x 的版本,能自己在手机编个小软件出来,然后就喜欢上了,开始学。它支持可视化设计 app 的界面,可以直接点点点然后就可以拖一个按钮出来,用的是自己发明的一个脚本语言,难度不大,语法非常奇怪,但是有判断循环这种简单结构,然后我就这样打包出了第一个 app,然后我发出去别人就能直接安装使用了。我第一次发现原来做个软件这么简单,说真的它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我的热情,然后我就开始玩了起来。那个时候我最不缺的就是时间。你问我为什么不去学易语言?因为我没电脑。
后面想学点正经的,学了点 js 跟 lua,现在已经完全忘光了,后面觉得还是学 java 好。正好手机上也有个能用 java 编 android app 的软件,叫 aide,然后就学起来了。说实话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我当年学 java 耗费了很长的时间,难以理解类跟对象的概念以及它到底有什么用。后面我选择不看什么入门教程了,直接去贴吧找了个简单的项目打开硬生生啃,我也忘记了多久,突然就像开窍了一样,然后算是终于过了 java 这关,然后进入真正的 android app 开发环节。
然后后面我又写腻了,我不知道该写什么项目玩,看着各位大神博客都是分析系统源码,看起来好像也不难的样子,那就开始看这块吧,想到什么地方看什么地方。我英语不好,但是官方的 api 文档都是英文的,很多时候去看文档不开翻译器看不懂,干脆直接去看系统源码,有些时候反而还容易理解一些。那个时候 android 很火的技术就是插件化,热修复,kotlin 什么的,kotlin 我在手机上玩不了,就从其他两项入手自己玩玩。
然后我还是不知道干啥,我觉得自己基础的都会了,但是自己搓的东西跟别人开源的库根本比不了。客户端技术实在是变化太快了,后面流行什么 databinding,还有 ReactNative 跨平台这些,我只有个手机根本就没法玩。(这里加一句,当年写跨平台的公众号现在都开始发鸿蒙开发了,可见当年跨平台搞得到底怎么样。)我那个时候很浮躁,很想搞点大名堂,像 weishu 的 VirtualXposed 那样,但是又不知道干啥。一直到后面 android 9.0 测试版,引入了 hidden api 限制,对我个玩插件化的人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然后赶快去网上搜相关文章。刚好 weishu 也发了个博客,分析 art 源码去绕过,看完之后觉得其实也没那么难,然后自己也提成了两个绕过方法,但是只有一台安卓5.1的手机没法测试,后面还是去找了个群友才验证成功。
上面的经历让我敢于尝试去搞搞 art 相关的,看 weishu 的 VirtualXposed 搞得那么厉害,我也想搞一个玩玩。非常感谢 weishu 以及 YAHFA、SandHook、FastHook 的作者,你们的文章带领我进入了 art 的世界。后面我终于有了一台能跑 android studio 的电脑,终于可以写 c++ 了,然后就边写边在模拟器上测试,终于整出来一个勉强能用的东西,我管这个项目叫梦境。
后面在某个群里碰到了一位老板找人付费写代码,我接了下来,几十分钟写完拿了1000块的报酬。这是我自认为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我拿着这笔钱找我妈说我想买个二手手机(我钱在 qq 上,没银行卡转不去其他地方),然后在淘宝买了个华强北 pixel 3,终于把那部装不了微信的手机换了下来。这是我真正的靠自己买到的第一个想要的东西。我都还记得我第一次摸到 Google 亲儿子,第一次看见运行原生安卓的手机,第一次见到 type c 充电口,用卖家送的充电线充电的兴奋感。
到了中考,班主任问我去不去,我选择直接放弃报名。我的义务教育阶段结束了。但是我家很想让我继续读书,上个电大也行,去找县里的中职被拒了,最后联系到一家市里的民办中职。那个暑假我在网上查什么是中等职业学校,搜到了中职生也是有自己的升学渠道的,突然我就又想升上来大学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了。我第一次去市里上学,第一次吃食堂,第一次住集体宿舍。可能因为课程比较简单压力很小,我竟然能坚持上这个学,竟然真的为了升学准备文化课。我的上学生活又开始了。那个时候还在开发 EdXposed 的西大师和 ksm 找到我讨论 art 相关的问题,后面他们创立了 LSPosed,把我也拉进去了。
后面就是无聊的日常。中专二年级学校强制要求送人进厂实习,在电子厂打工真的是个折磨,我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我开始给 magisk 提交 pr。然后折腾折腾就变成了 collaborator。
从电子厂回来之后就是上学,考完高职高考之后学校又想送我进厂,我直接玩消失。去了个小公司搞 android framework,也是变成自己小时候梦寐以求的系统开发工程师了。到开学的时候了,踏进了大学的校门,我变成了一个本科在读生。
在学校里就没经济来源了,我想经济独立。想起来搞之前上班的时候发现过漏洞,也开始无聊翻源码希望有收获。一开始我只是翻着无聊玩的,结果后面发现他们给的实在是太多了,就开始投入更多时间精力搞这块。一年下来也算有点收获,在全球的排行榜上排个前十几,不算亏。
这就是故事的全部。你可以发现我对未来没什么计划。我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我要是聪明的话就学 OI 打比赛去了,感谢上天愿意赐我一条生路。我也不是一个擅长预测风口的人,电商网购直播短视频等等风口我一个都没预料到,我做事纯凭兴趣,小时候看着 kingroot 觉得很厉害也想搞的小孩也不会想到长大之后是这样。现在回过头来看,我可能应该开个公众号,把人引流过去,然后接广告或者开知识星球来变现,再或者去视频平台投个《20岁谷歌认证世界顶级研究员的一天是什么样的》给自己出道。不过我最后还是没干就是了。
然后我随便总结了点经验:
0. 有些东西没想象中那么难 不试试怎么知道
1. 很多技术或者知识不迎合市场或者太过高深很难赚到钱,该放弃就放弃
2. 我很认同“知识改变命运”但是反对把它曲解成“读书改变命运”或者“接受义务教育就能改变命运”
3. 我知道这个频道有很多无法取得足够学历的人关注 我想说 人生不只有一种活法 虽然我知道这种人生经历难以被复刻
4. 不用尝试预测未来 谁都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 如果我当年有电脑的话很可能根本就不会碰 android
5. 我个人觉得“想”要比“做”重要 早期在缺乏调试能力的环境里硬啃源码的经历让我更习惯在脑子里思考 导致我看的代码比自己写的要多得多 一定程度上也算给后来搞安全打下了点基础
6. 累了就休息 不用强迫自己累了还干不喜欢的事 可能人只有放下了别人对自己的期待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平静
7. 身体老是不舒服记得想想精神科的原因
我出生在一个广东的小县城,简单来说就是穷地方,gdp 在全省是倒数的。小时候就对计算机很感兴趣,四年级的时候学校开了电脑兴趣班,本来因为是教编程就报了,去了之后才发现是教用 flash 画画。四年级的时候身体经常不舒服,后来才知道这个叫躯体化症状,五年级的时候更严重了,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很少去上学了,初中休学一年但是复学之后也没怎么上学,一直到我上中专。所以我在义务教育阶段有五六年的时间都是没正常上学的。这就是我为什么没参加中考。
除了去看病(包括住院)之外,剩下的时间我一般就是在家待着。我本来就对游戏没什么兴趣(事实上我到现在都没玩过什么流行游戏,什么王者荣耀什么吃鸡我都没玩过),在家待着也挺无聊的,干脆学一下自己一直很感兴趣的做软件(后面才知道有个术语叫编程)。
那个时候我只有一台手机,我还记得型号,是酷派的 Y80d,安卓4.4,家里人只有每天下午到晚上会给我手机,没有电脑。在网上闲逛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叫做 iapp 的软件,那个时候还是 1.x 的版本,能自己在手机编个小软件出来,然后就喜欢上了,开始学。它支持可视化设计 app 的界面,可以直接点点点然后就可以拖一个按钮出来,用的是自己发明的一个脚本语言,难度不大,语法非常奇怪,但是有判断循环这种简单结构,然后我就这样打包出了第一个 app,然后我发出去别人就能直接安装使用了。我第一次发现原来做个软件这么简单,说真的它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我的热情,然后我就开始玩了起来。那个时候我最不缺的就是时间。你问我为什么不去学易语言?因为我没电脑。
后面想学点正经的,学了点 js 跟 lua,现在已经完全忘光了,后面觉得还是学 java 好。正好手机上也有个能用 java 编 android app 的软件,叫 aide,然后就学起来了。说实话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我当年学 java 耗费了很长的时间,难以理解类跟对象的概念以及它到底有什么用。后面我选择不看什么入门教程了,直接去贴吧找了个简单的项目打开硬生生啃,我也忘记了多久,突然就像开窍了一样,然后算是终于过了 java 这关,然后进入真正的 android app 开发环节。
然后后面我又写腻了,我不知道该写什么项目玩,看着各位大神博客都是分析系统源码,看起来好像也不难的样子,那就开始看这块吧,想到什么地方看什么地方。我英语不好,但是官方的 api 文档都是英文的,很多时候去看文档不开翻译器看不懂,干脆直接去看系统源码,有些时候反而还容易理解一些。那个时候 android 很火的技术就是插件化,热修复,kotlin 什么的,kotlin 我在手机上玩不了,就从其他两项入手自己玩玩。
然后我还是不知道干啥,我觉得自己基础的都会了,但是自己搓的东西跟别人开源的库根本比不了。客户端技术实在是变化太快了,后面流行什么 databinding,还有 ReactNative 跨平台这些,我只有个手机根本就没法玩。(这里加一句,当年写跨平台的公众号现在都开始发鸿蒙开发了,可见当年跨平台搞得到底怎么样。)我那个时候很浮躁,很想搞点大名堂,像 weishu 的 VirtualXposed 那样,但是又不知道干啥。一直到后面 android 9.0 测试版,引入了 hidden api 限制,对我个玩插件化的人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然后赶快去网上搜相关文章。刚好 weishu 也发了个博客,分析 art 源码去绕过,看完之后觉得其实也没那么难,然后自己也提成了两个绕过方法,但是只有一台安卓5.1的手机没法测试,后面还是去找了个群友才验证成功。
上面的经历让我敢于尝试去搞搞 art 相关的,看 weishu 的 VirtualXposed 搞得那么厉害,我也想搞一个玩玩。非常感谢 weishu 以及 YAHFA、SandHook、FastHook 的作者,你们的文章带领我进入了 art 的世界。后面我终于有了一台能跑 android studio 的电脑,终于可以写 c++ 了,然后就边写边在模拟器上测试,终于整出来一个勉强能用的东西,我管这个项目叫梦境。
后面在某个群里碰到了一位老板找人付费写代码,我接了下来,几十分钟写完拿了1000块的报酬。这是我自认为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我拿着这笔钱找我妈说我想买个二手手机(我钱在 qq 上,没银行卡转不去其他地方),然后在淘宝买了个华强北 pixel 3,终于把那部装不了微信的手机换了下来。这是我真正的靠自己买到的第一个想要的东西。我都还记得我第一次摸到 Google 亲儿子,第一次看见运行原生安卓的手机,第一次见到 type c 充电口,用卖家送的充电线充电的兴奋感。
到了中考,班主任问我去不去,我选择直接放弃报名。我的义务教育阶段结束了。但是我家很想让我继续读书,上个电大也行,去找县里的中职被拒了,最后联系到一家市里的民办中职。那个暑假我在网上查什么是中等职业学校,搜到了中职生也是有自己的升学渠道的,突然我就又想升上来大学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了。我第一次去市里上学,第一次吃食堂,第一次住集体宿舍。可能因为课程比较简单压力很小,我竟然能坚持上这个学,竟然真的为了升学准备文化课。我的上学生活又开始了。那个时候还在开发 EdXposed 的西大师和 ksm 找到我讨论 art 相关的问题,后面他们创立了 LSPosed,把我也拉进去了。
后面就是无聊的日常。中专二年级学校强制要求送人进厂实习,在电子厂打工真的是个折磨,我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我开始给 magisk 提交 pr。然后折腾折腾就变成了 collaborator。
从电子厂回来之后就是上学,考完高职高考之后学校又想送我进厂,我直接玩消失。去了个小公司搞 android framework,也是变成自己小时候梦寐以求的系统开发工程师了。到开学的时候了,踏进了大学的校门,我变成了一个本科在读生。
在学校里就没经济来源了,我想经济独立。想起来搞之前上班的时候发现过漏洞,也开始无聊翻源码希望有收获。一开始我只是翻着无聊玩的,结果后面发现他们给的实在是太多了,就开始投入更多时间精力搞这块。一年下来也算有点收获,在全球的排行榜上排个前十几,不算亏。
这就是故事的全部。你可以发现我对未来没什么计划。我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我要是聪明的话就学 OI 打比赛去了,感谢上天愿意赐我一条生路。我也不是一个擅长预测风口的人,电商网购直播短视频等等风口我一个都没预料到,我做事纯凭兴趣,小时候看着 kingroot 觉得很厉害也想搞的小孩也不会想到长大之后是这样。现在回过头来看,我可能应该开个公众号,把人引流过去,然后接广告或者开知识星球来变现,再或者去视频平台投个《20岁谷歌认证世界顶级研究员的一天是什么样的》给自己出道。不过我最后还是没干就是了。
然后我随便总结了点经验:
0. 有些东西没想象中那么难 不试试怎么知道
1. 很多技术或者知识不迎合市场或者太过高深很难赚到钱,该放弃就放弃
2. 我很认同“知识改变命运”但是反对把它曲解成“读书改变命运”或者“接受义务教育就能改变命运”
3. 我知道这个频道有很多无法取得足够学历的人关注 我想说 人生不只有一种活法 虽然我知道这种人生经历难以被复刻
4. 不用尝试预测未来 谁都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 如果我当年有电脑的话很可能根本就不会碰 android
5. 我个人觉得“想”要比“做”重要 早期在缺乏调试能力的环境里硬啃源码的经历让我更习惯在脑子里思考 导致我看的代码比自己写的要多得多 一定程度上也算给后来搞安全打下了点基础
6. 累了就休息 不用强迫自己累了还干不喜欢的事 可能人只有放下了别人对自己的期待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平静
7. 身体老是不舒服记得想想精神科的原因